初冬時節,康縣南部地區進入熱火朝天的天麻采挖季節,田間地頭,隨處可見挖天麻的群眾,沉甸甸的背篼里全是胖嘟嘟的“銀子”。
康縣的潛力在山、優勢在特、希望在林。近年來,該縣按照“整縣核桃、南茶北椒,區域優勢、做精做優”和“生態建設產業化、產業發展生態化”的發展思路,大力發展核桃、花椒、食用菌、天麻、茶園、中蜂等種養產業。建成興源、龍神等5戶林特產品龍頭企業,打造了“康耳”“翠竹”等一批“康字號”名優農特產品。
據陽壩鎮副鎮長馮明芝介紹說,該鎮天麻年均總產值高達8303萬元。茶葉、天麻產業已成為群眾脫貧致富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,已實現多元特優產業綜合發展的良好格局。
在康縣三河鎮小村溝村和母家河村天麻育種基地,年育種零代天麻種子已達2萬斤,規?;N,大大縮減了農戶生產投入,提高了天麻附加值。今年,該鎮保守估計收獲鮮天麻39.7萬余斤,按照目前市場價格每斤13元計算,天麻總產值達510余萬元,戶均天麻收入較去年增加1000余元。
天麻在康縣南部地區種植已經很長時間。據了解,陽壩、兩河、三河、銅錢、白楊、迷壩等鄉鎮都有大面積的天麻栽植,截至目前,全縣已發展天麻2.33萬畝。
康縣白楊鎮竹園村的“養蜂達人”張小艷也看中了天麻產業。她的養蜂專業合作社已發展社員20人,養有700多箱土蜂,年產優質蜂蜜5000多斤。她還流轉了35畝土地種植山野菜,時下,她又把眼光轉向被當地群眾稱為“致富金娃娃”的天麻產業。于是她和深圳一家公司簽訂了天麻購銷協議,現在正在辦理天麻生產許可證。她說:“等各種條件都成熟了,我就把家鄉的土蜂蜜、天麻、香菇、木耳、‘二腦殼’酒等特產量身定制,進行二次加工包裝,發展訂單產業,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,增加收入。”
昔日沉寂的鄉村,一旦有了產業,就有了血液,就有了無窮無盡的發展活力。這幾年,竹園村先后成立魔芋種植、土蜂養殖、中藥材種植和大鯢水產養殖等專業合作社14個,綜合實施金融扶貧、產業扶貧、科技扶貧,通過土地林地流轉,發展土蜂養殖1500箱,魔芋種植100多畝,香菇種植大棚22座,袋料香菇73000余袋,種植貫葉連翹、烏藥、天麻、茯苓等各種中藥材210畝;發展大鯢仿生態規?;B殖大戶6戶,分散養殖農戶11戶,培育苗木銀杏15畝,壯大了全村產業規模,形成了多種經營的良好態勢,為全村長遠穩定脫貧夯實了產業基礎。
在康縣,每個村都有各自的優勢產業,望關鎮鷂灣、中莊村的核桃產業,平洛鎮團莊、張坪村的花椒產業,云臺鎮三岔村的蠶桑產業,迷壩鄉馬蓮、四方、姚山村的食用菌產業,康南6鄉鎮的天麻、茶葉、茯苓、黑木耳等產業都是地道的“山珍”,都是群眾脫貧致富的“金鑰匙”。
近年來,為了更好地發展壯大多元特優產業,康縣出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,鼓勵14家龍頭企業與70家合作社實現產銷對接,帶動貧困戶16000多戶增收。與此同步發展的電子商務也累計實現總交易額34210萬元,帶動6306戶貧困戶持續穩定增加收入。
與此同時,康縣各鄉鎮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,促進農業轉型升級,各式產業增收“百花齊放”,全縣發展核桃、花椒等經濟林果90多萬畝,發展食用菌1000萬袋,發展天麻2.33萬畝,中藥材7.6萬畝,油菜3.2萬畝,蔬菜4萬畝,茶園面積5.3萬畝,年加工茶葉770噸,年蜂蜜產量440余噸。有2萬多農戶8萬多人從事特色農產品生產和加工,實現了提升產業適宜區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。
農業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